找到相关内容169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福慧双修的时代启示

    精神、道德之追求为终极,则鲜有不骄奢淫逸、败德丧家者。这大概是古今中外的通例。如基督新教卫斯理宗创始人约翰·卫斯理曾经说过:“当财富增加的时候,傲慢、情欲,各种各样的俗世之爱也会随之而增强……凡是财富增加的地方,宗教信仰的精粹就会相同比例地减少。”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没有宗教的出世智慧(如佛教的“空观去执”之智)作为主导,那么所积累的世间“福慧”恰恰会变成“一间像钢铁一般坚硬的牢笼”(马克·韦伯语...

    千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3851339.html
  • 宗教与金融危机的某些联想

    意料之中。马克·韦伯曾经论证的清教徒精神,不就是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情,不就是节俭勤奋,省钱过日子的精神。当然,沃尔玛集团所体现的,也许不一定就是清教徒的新教伦理精神,而是现代商业成功经营的基本原则。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3966977.html
  • 法显与塔克西拉地区

    建立了孔雀王朝(Maurya),希腊将军西勒古·尼卡他(Seleucus Nicatar)越过印度河力图恢复亚历山大大帝的统治,他承认旁遮普的乾陀罗古普陀的孔雀王朝和乾陀罗(Chandra)的主权,而且还放弃了由阿拉朱西亚(Arachosia)和格特路西亚(Gedrosia)两位将军统治的权利,并且赠送了500只大象。西勒古·尼卡还将女儿许配合乾陀罗古普陀的儿子频陀莎罗(Bindusara)。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5654636.html
  • 信仰如无法制,精神必定走私

    主义的路径,不可效法。所以,儒教教义常把信仰的实践模式给予了两种不同的界定。一种是公共的实践方法,如修齐治平的个人发展路径;另外一种是私人为己的道德自理、如儒佛、儒道之间的信仰互补。正如马克·韦伯指出...但他们却不一定就是宗教组织或制度宗教。他们很不喜欢的就是私人信仰的制度化。   三.信仰与信仰之间的实践差异   马克·韦伯在他的《中国宗教:儒教和道教》中指出中国宗教的正统与异端的存在[15]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593482661.html
  • 论现代性语境下的佛教经典诠释

    时代;现代性还是一种人自身体验与认知结构的根本“位移”,一种深层价值秩序的“重构”。现代性也就意味着人类历史上一次彻底而根本的变革。   马克·韦伯认为,“现代性”就是理性化的过程。在这一过程中...一种歪曲、低级的认知,宗教本身的“神圣性”、“超越性”图景成为现代“超人”否定、排斥、俗化的对象之一。   马克·舍勒则从人自身的深刻变革探求现代性的内涵,他认为,“现代性”意味着人自身的一种...

    张云江

    |论现代性语境下的佛教经典诠释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5273647.html
  • 文化哲学视域下的宗教与比较宗教学研究

      文化哲学视域下的宗教与比较宗教学研究   □ 何保林 《理论月刊》 2007年第01期   摘 要: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探讨宗教和比较宗教学研究,结合宗教学创始人麦克·缪勒的...结果。世所公认的宗教学奠基人麦克·缪勒在其名著《宗教的起源和发展》中,把宗教理解为人的内心的一种“本能”或一种“气质”。如果“没有这种才能或本能,也就没有宗教,甚至连最低等的偶像崇拜和物神崇拜也没有...

    何保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110791949.html
  • 学诚法師在两岸佛教文化论坛上作精彩的发言

    世纪的社会问题,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。”1988年,诺贝尔物理奖获奖者汉内·阿尔文在巴黎的诺贝尔获奖者国际会议上说:“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,必须回头25个世纪以前,去汲取孔子的智慧。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发言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12/09262019740.html
  • 佛教“福慧双修”的启示

    智)作为主导,那么所积累的世间“福慧”恰恰会变成“一间像钢铁一般坚硬的牢笼”(马克·韦伯语)。人生活在其中,安全、方便是有了,但终究是没有终极智慧的声色沉迷之徒,在佛教看来,这样的人生还是蛮可怜的。...的。   特别是在积累了一定的世间“福业”之后,如果不以佛教提倡的出世间智慧为主导,不以精神、道德之追求为终极,则鲜有不骄奢淫逸、败德丧家者,这大概是古今中外的通例。如基督新教卫斯理宗创始人约翰·...

    张云江

    |福慧|命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1/07310920431.html
  • 佛教“福慧双修”的启示

    出世智慧(如佛教的“空观去执”之智)作为主导,那么所积累的世间“福慧”恰恰会变成“一间像钢铁一般坚硬的牢笼”(马克·韦伯语),人生活在其中,安全、方便是有了,但终究是没有终极智慧的声色沉迷之徒,在...

    张云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3746627.html
  • 人类面临的暧化危机重于金融危机

    多数动物将从地球上消失,只有约10亿人能幸存下来,并艰难地生活在加拿大、西伯利亚、格林兰岛、南极洲等冰雪融化的地带。 我们还有多少时间? 詹姆斯·汉森:“抗击气候变化,期限仅剩四年”.科学家称,如果人类现在就采取行动,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,还是可以防止地球陷入劫难般处境的。   曾经获过诺贝尔奖的德国美因兹市马克·普兰克化学协会大气化学家保罗·克鲁茨恩说:“我...

    佚名

    |素食|环保|拯救地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282473937.html